close
去年德國科學家發表的唐代因季風循環改變而衰亡的研究再次獲得佐證。
中美科學家合組的研究團隊近日在《科學》雜誌中表示,
針對甘肅的石灰岩溶洞萬象洞中的石筍的研究顯示,
季風的變遷確實和中國唐、元、明等朝代的衰亡有密切的關係。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
蘭州大學教授張平中等人和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合組了一個研究團隊,
對甘肅武都的石灰岩溶洞萬象洞中的石筍進行的調查中發現,
洞內的石筍記錄了一千八百年來亞洲夏季季風的變遷歷史,
而季風的強弱變化恰巧和唐、元、明的興衰密切相關。
「源自於印度洋的夏季季風會吹進中國,
當夏季季風夠強時,最遠可以吹到中國的西北部地區」,
這些帶著溼潤水氣的風可以為當地種植的稻植物帶來所需的雨水。
反之,當季風轉弱,
雨水只能到達東部和南部地區,
西部和北部地區雨水相對就會不足。
研究人員表示,
氣候變遷對中國文明的發展確實扮演重要的角色。
例如季風增強的時期,
正好就是人口增長、局勢較為穩定的北宋初期。
而在西元八五○到九四○年之間這段乾旱的時間,
不僅對應了唐代的衰亡,
也和中美洲的馬雅文明衰亡時間相符。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